党建经济网

—— 韶关市浈江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新路径


日前,韶关市浈江区碧桂园外国语学校内醒狮鼓点铿锵,以 “双新”(新课程、新教材)理念为引领的信息科技学科教研活动在此圆满收官。这场汇聚全市近 200 名教师的教研盛会,以岭南醒狮文化为载体,创新构建项目式学习范式,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为基础教育改革注入文化新动能。

以文化为桥:醒狮元素激活项目式学习新范式。活动以 “舞狮小小传承者” 项目为核心,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浈江区骨干教师方洁妮展示的创新教学设计,通过 “文化认知 — 科学解密 — 创新实践 — 文化传播” 四维框架,将醒狮纹样的美学解析、力学原理探究、3D 建模设计及短视频传播等任务串联,形成 “高德、高智、高能” 目标导向的 “九 H” 培养体系。学生在解码醒狮文化符号的过程中,自然融入信息科技、科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实现 “做中学、创中学” 的深度学习。

跨界融合课堂:三堂微示范课彰显双新实践魅力。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节跨学科微示范课,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多元碰撞:

英语课堂《The Lion Dance:方洁妮老师运用多模态资源,将醒狮头套纹样的英文解读、岭南醒狮民俗纪录片与情景对话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习得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国际表达;

科学课堂《小醒狮站稳的秘密》:钟东城老师以醒狮雕塑的重心平衡为探究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配重实验、结构设计等步骤,破解传统舞狮道具的力学原理,实现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的无缝衔接;

信息科技课堂《醒狮变装救星》:彭志强老师引入数字化设计工具,让学生为醒狮形象设计赛博朋克风格的 “电子战衣”,在编程实践中完成传统元素的现代转译,点燃 00 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热情。

专家解码三维进阶:从知识课堂到生命成长生态。韶关市教科院杏建红副主任在总结中提出 “三维进阶” 教育理论,强调 “双新” 改革应突破知识传递的平面化模式,构建 “素养培育的立体空间” 与 “生命成长的生态系统”。她指出,此次活动的突破性价值在于:让醒狮这一文化符号成为唤醒学生文化自觉的载体,使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的教育目标。

文化赋能教育:为双新改革注入生生不息的动能。当醒狮纹样在编程软件中动态流转,当英语对话与民俗故事交织共鸣,这场春日里的教研实践不仅验证了项目式学习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有效性,更探索出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教育路径。浈江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构建 “文化 + 学科” 融合课程群,让更多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激活课堂的 “活教材”,推动 “双新” 改革从理念落地走向实践创新。

据悉,本次活动由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碧桂园外国语学校承办,通过 “文化浸润 + 跨学科探究 + 数字化赋能” 的三重路径,为全市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 “双新” 课堂范本。正如现场一位教师所言:“当醒狮鼓点敲响在信息科技课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自信在教育场域的生动实践。”(王文花 方洁妮)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