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6.8万亿元!日前,广东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25.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如何延续经济增长良好态势?如何让“半年稳”支撑经济实现“全年好”?
7月17日,2025年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在广州召开,分析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部署推动下半年经济工作。
省委书记黄坤明要求,锚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振信心预期,全方位挖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下半年,广东各地如何全力拼经济?过去一周(7月13日—7月19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梅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肇庆、潮州、揭阳等地市的市委书记们从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重要主题着手,吹响各地全力冲刺下半年的黄金号角。
经济大市挑大梁
黄坤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如何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政治责任?
7月18日,广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主持。会议强调,要坚定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政治责任,一体推动传统产业改旧育新、新兴产业培优塑新、未来产业超前谋新,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财经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要牢牢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推动数据、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由高效流通,引领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功能。要全面落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更加注重”要求,精心谋划“十五五”时期广州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高标准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的5周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标志着深圳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
7月1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省委财经委会议精神,研究该市落实意见。会议还对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台风防御等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争分夺秒抓紧抓细抓实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拿出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和工作措施,确保工业支柱稳定牢靠,推动服务业各行业加快发展,统筹抓好提振消费工作,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实现良好增长,有力有序有效稳外贸稳外资,更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动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最好成果。要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高质高效、精益求精做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各项筹备工作。
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
黄坤明强调,要加快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抢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海洋牧场、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不断激发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面对产业“新风口”,广东各地如何部署抢抓万亿级产业新赛道?
7月18日,珠海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部署推动下半年经济工作。珠海市委书记陈勇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扎实推进“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建设,积极抢占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以“海上新基建”引领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珠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珠海就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低空经济等“关键变量”,提出建设“云上智城”战略构想,致力建设全国首个全市统一、面向未来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海洋是汕头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汕头统筹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态保护等工作,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7月16日,汕头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有关工作,强调要向新向强深耕海洋制造,高质量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集加工、制造、出口、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做好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规划约束,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休闲观光”,推动海洋牧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海上风电产业为例,目前汕头市已建成3个海上风电场,风机总数超百台,总装机容量约120万千瓦。可以预见,一幅关于深蓝的万亿级产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广袤的海洋资源蕴藏着“蓝色崛起”的深厚底蕴。在粤西,“向海发展、产业立市”,是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向海要资源、要空间、要效益?
7月16日,阳江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和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阳江贯彻落实意见。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强海洋经济、湾区经济发展规划研究,科学布局海陵湾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全力推动绿能示范产业园、零碳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阳江特色海洋产业,夯实要素基础支撑,持续擦亮蓝色海洋名片。
7月16日上午,茂名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更好把中央精神体现到抓工作的思路举措中。要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融珠入湾提升行动,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要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五链共建”作为临港产业主攻方向,抓好规划衔接和项目统筹,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要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抓工业、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当前,海洋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潮州市饶平县拥有533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136公里的海岸线,是广东省最适合海水育苗的海湾之一,拥有“全国渔业百强县”“中国海鮸之乡”等名片。
7月16日,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到饶平县调研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并召开现场会。
何晓军先后前往汫洲镇友和国际码头、饶平县少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通过实地调研、现场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现代化海洋牧场“木改塑”工作和海水育苗产业发展情况。
在现场会上,何晓军强调,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千方百计破解困难问题,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走高价值、品牌化、品质化、规模化育苗道路,以创建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示范县为突破口,加强与科研院所、优质水产种业公司对接合作,持之以恒开展技术攻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好海山产苗基地,擦亮花鲈种苗金字招牌,打造全省水产种业高地。
好项目、大项目跑出发展“加速度”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黄坤明强调,要坚持投新、投缺、投资于人,加快谋划一批优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好项目大项目,更好发挥国资国企拉动作用,下功夫促进民间投资,多措并举推动投资增长。
大项目的落地快慢关乎地方发展能否跑出“加速度”,也是衡量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之一。
7月14日,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会见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一行,就加快推进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翁源项目建设进行深入交流。陈少荣表示,韶关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以最优政策、最佳环境、最好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地企互利共赢。
今年一季度,梅州市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45.67亿元,同比增长6.5%,领跑全省。领跑全省的背后,是梅州第二产业的高位增长。
7月14日,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来到梅江区,深入基层一线,就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避险搬迁,大力培育“四上”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等工作进行调研。
马正勇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梅江区“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情况汇报。他强调,要坚持促“上规上限”和保“规上限上”两手抓两手硬,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库,精准施策、用心服务,实现“四上”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免费梅州”政策,重点吸引工业项目落户梅州经济开发区,不断壮大梅江区的县域经济实力。
7月11日上午,揭阳东粤化学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性项目在首次投料运行72小时后,所有工艺指标均达到预期,宣布试生产成功。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出席项目试生产成功活动。
曾风保在致辞中表示,该项目试生产成功,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了揭阳智慧、展现了广东担当、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助力揭阳打造“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集群提供了重要支撑,也积累了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的“揭阳路径、揭阳经验”。揭阳将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世界首个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积极贡献力量、书写揭阳篇章。
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黄坤明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支持力度”“下功夫促进民间投资”。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大韧性和活力。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从数据来看,2024年,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数量稳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东各地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下一步,各地将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7月14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听取企业经营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勉励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政企同心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中山经济稳中向好、迈向高质量发展。
郭文海认真听取企业代表发言,并不时提问交流,逐个回应企业代表提出的诉求。他强调,各镇街各部门要更加用心用情、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充分吸收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提信心,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清单化、节点化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动工、快投产,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汇聚了众多侨资民营企业,外资和港澳商事登记主体超4700家,其中有近3000家由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或参与投资。
7月15日,江门市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诉求,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共谋发展、共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企业家们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强调,要深刻认识江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看到近年来江门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去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区位交通条件发生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发展空间广阔、侨务资源丰富、生产生活成本优廉、水电人力资源充足等优势叠加释放,江门未来发展必定大有作为。
制定、完善惠企政策,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7月15日,肇庆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同时套开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肇庆贯彻落实意见。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抓好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不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本土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要坚持“企业第一”,用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让企业放心干事、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观察眼: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稳”与“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大省广东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2025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的出炉,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再次印证:后劲足、潜力大,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韧性仍在。千米空域、万亿蓝海,广东发展新动能已初具规模;大项目的纷纷落地,成为广东拼经济的“强引擎”;撑起经济“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仍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深厚底蕴……
下半年,广东仍将继续打头阵、挑大梁,保持“稳”与“进”的势头。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温柔
【实习生】周青寰 卢慧珊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