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CCF 数字农业大会在广州开幕 共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日前,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数字农业大会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赵春江与来自全国涉农院校、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优秀青年学者、企业管理与研发人员等 300 余人汇聚一堂,围绕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农业生态构建和新农科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探寻实施路径,为中国数字农业及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提升发展效能。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运东详细阐述了华南农业大学紧扣国家战略,通过打造 “无人农场”“智慧小院” 等积极推动中国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他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大会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各方优质资源,齐心协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臧根林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以责任、创新、奉献为核心的 CCF 文化理念。他指出,数字农业分会应搭建跨行业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和产学研合作。同时,他期望广大会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农业分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了数字农业分会的发展历程。他强调当前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愈发突出,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呼吁大家共同为国家现代农业建设添砖加瓦。
大会举行的 “数智驱动新质农业论坛” 备受瞩目,罗锡文院士、赵春江院士以及吉林农业大学刘景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聂凤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陈明纷纷作主旨报告。
罗锡文院士介绍了无人农场这一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智慧农业的实施途径与应用情况。当前,其团队已在全国 15 个城市建立 30 个无人农场,涵盖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四大关键技术,实现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和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五大功能全覆盖,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
赵春江院士对农业大数据与大模型的研究现状、技术运用、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分析。他指出,农业大数据在数据挖掘、实时分析、可视化等方面有更高要求,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有本质区别。农业大模型凭借超大规模参数和海量数据训练,能完成复杂认知分析、决策模拟和方案生成,在农业生产和管理各环节应用广泛。随着技术和实践的发展,未来 AI 领域大模型和小模型双轨并行将成主要趋势。
据悉,本次大会后续还将陆续举办 “数字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农林院校信息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数字农业青年学者” 3 个论坛,共计 34 场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将举行第 2 届涉农高校信息领域院长书记论坛,探讨党建引领、学院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此外,大会还将举办首届 CCF 数字农业学生学术秀,以培养青年学子的科研精神,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此次大会将成为数字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