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为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党建信息与经济信息的交流平台。促进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在韶关市曲江区的青山绿水间,一根根翠竹正化身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广东果果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江非遗竹筒粽传承人徐年秀,以一双巧手和一颗赤诚之心,将传统美食“竹筒粽”打造成带动乡亲致富的“金名片”,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非遗技艺:一片竹叶包裹千年匠心。徐年秀制作的竹筒粽,承载着曲江独特的饮食文化与非遗智慧。其精髓在于:
原生态选材:精选小坑镇、沙溪镇2年以上生毛竹,竹筒清香耐高温,使粽子在蒸煮中充分吸收竹香;
古法新创:在保留传统糯米浸泡、柴火蒸煮工艺基础上,创新推出低糖、杂粮等健康口味,融入曲江黄豆、笋干、跑地鸡等特色食材,让每一口都充满山野滋味。
这份匠心让竹筒粽不仅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更成功申报为曲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直播带货、文旅体验等方式,成为曲江的“城市名片”。
一竹多用: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曲江竹林资源丰富,但过去竹产业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徐年秀深挖竹资源潜力,打造“竹材—竹筒粽—竹工艺品”全产业链:
分级利用:优质竹段制粽,边角料加工成竹编、竹签,实现零浪费;
村企合作:与当地竹器厂联动,既降低原料成本,又带动竹农增收。据统计,小坑、沙溪等镇竹产业已辐射数百村民,竹农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授人以渔:家门口的“致富课堂”。“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徐年秀将技术帮扶作为核心,通过“三招”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免费培训:联合驻镇帮扶工作队,在小坑、沙溪等镇开设技能班,累计培训超500人次,手把手教妇女竹筒粽制作、竹编技艺;
创业孵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原料、品控、品牌支持,承诺兜底回购。马坝镇妇女赖某学成后开起饭店,年售竹筒粽万余个,增收2万元;
电商赋能:通过直播带货搭建直销渠道,2024年竹筒粽销售额同比增长50%,带动200余名妇女年均增收超1万元。“既能顾家又能赚钱,一举两得!”一位学员欣喜地说。
竹梦未来:从非遗传承到文旅融合
如今,竹筒粽已通过“村企合作”打入珠三角市场,成为节日礼品和游客必购特产,并融入曲江农文旅研学项目,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徐年秀的实践更成为乡村振兴标杆案例,她在粤港澳大湾区名人俱乐部大会上分享经验,获广泛赞誉。
展望未来,徐年秀计划建设“竹文化产业园”,拓展文化体验项目,让曲江竹香飘得更远。“以竹为舟,载动乡亲共富!”这位“三八红旗手”正用一片竹叶包裹起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诠释着新时代女性“柔肩担重任,巧手绘蓝图”的担当。(李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