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

在南粤大地的东北角,有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 河源。这里,青山连绵,绿水环绕,珍稀物种频现,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深刻内涵,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精彩答卷。

一、生态之美,绘就绿色基底

漫步万绿湖畔,天蓝水清,树木葱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万绿湖,作为新丰江水库,其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得益于河源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与全力保护。

为守护这一方碧水,河源成立新丰江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通过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监测、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等多项举措,切实做好水质保护工作。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 Ⅰ 类标准,入选生态环境部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还荣获 “中国优质饮用水资源开发基地”“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 等荣誉称号。

今年上半年,河源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 99.5%,排名全省第一,环境空气 6 项污染物指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国考省考断面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全省第一,10 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 100%,其中东江干流断面水质为 Ⅱ 类,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1 月至 5 月,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更是从 2023 年的全国第 28 名跃升至全国第 10 名,成为全省唯一进入前 30 名的地市。

河源作为广东重要生态屏障和粤港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在守护蓝天碧水的同时,也让古树名木焕发新的 “生命力”。在紫金县紫城镇榕林村的古榕小公园内,一棵历尽沧桑的古榕树巍然矗立,枝繁叶茂,曲干虬枝,盘根错节。古榕树下配置了凉亭、休息桌等公共设施,村民们在此乘凉、闲话家常,乡村生活的温馨与美好尽显。

古树名木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河源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建设古树公园,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之地,又扩大了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和平县古树公园示范点充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在百年榕树下开展宣讲会,讲好古树名木故事,广泛普及保护知识,营造人人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全市已建设古树公园 8 个。

截至目前,河源古树名木共 2278 株,其中一级古树 54 株、二级古树 205 株、三级古树 2018 株、名木 1 株。近年来,河源按照 “一树一册、一树一策” 方针,实施古树名木保护重点工程,复壮长势衰弱、濒危古树名木 54 株,古树名木在保率达 100%。同时,共动员 4 家企业对古树名木捐款 40 万元,并拍摄《河源古树名木宣传片》,挖掘古树名木文化资源,激发群众自觉爱护古树名木的热情。

二、绿美建设,共筑绿色梦想

走进客家文化公园,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树木成行,园内景观花团锦簇、虫鸣鸟叫。市民三五成群,或打太极,或跳广场舞,或观景拍照,享受着绿美建设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今年,河源已种植苗木 200.09 万株,超出计划 62.37 万株,完成率 145.29%,完成量全省排名第一,主要种植闽楠、红锥、樟树、桂花等品种。如今的河源处处干净整洁、满目绿意,家门口的公园让市民实现了 “出门见绿、推窗见景” 的美好愿景,“绿色版图” 不断扩大。

绘就绿美城乡画卷,需要人人参与。河源各地积极引导群众、乡贤参与 “一人一棵树”“我在万绿湖有棵树”“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 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联合香港河源社团总会在各县区同步开展 “同饮一江水 共建绿美林” 主题义务植树,动员广大群众、乡贤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筹集社会资金。各类资金投入县镇村绿化累计 6260 万元。截至 8 月底,全市 13 个示范点建有巾帼林、乡贤林、青年林等主题林 24 片,建设义务植树基地 9 个,举办义务植树活动 24 场次,近 3000 人次为示范点添绿增彩。

河源用实际行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向 “绿” 而行。全市森林面积 1720.65 万亩,覆盖率 73.26%,排名全省第三;森林蓄积量 7491 万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三;生态公益林面积 1023.91 万亩,排名全省第二;自然保护地 97 个,面积 501 万亩,排名全省第二。

三、点绿成金,绘就生态画卷

8 月 30 日,2024“生态河湖・美丽中国” 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万绿湖景区举行。来自全国的优质河湖类景区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知名水企负责人等齐聚河源,见证了河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成效,共同开启新时代河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旅游作为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已成为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源坚持 “生态为民” 的建设初心,秉承 “以绿为核心” 的建设理念,依托各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越的森林资源,打造了 13 个集观光休闲、科普教育、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绿美示范点,成为群众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截至 8 月底,全市 13 个示范点完成林分优化 1.44 万亩、森林抚育 2.32 万亩,共计植树 60.79 万株;建设森林步道 40.99 千米,打造景观节点 24 个,累计接待游客 15 万余人次。此外,2024 年规划新建山地公园、郊野公园类示范点 5 个。

在东源县义合示范点,“红绿交融” 的乡村特色风貌吸引着八方来客。节假日期间,下屯村日均接待游客约 1000 人次,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达 31 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约 52 万元。源城区春沐源、东源县九里湖等示范点凭借便利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越的森林资源,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去年共接待游客 260 万人次,带动消费 8880 万元。

全球首次发现的植物新物种 “河源堇菜”,珍稀鸟种翠金鹃、珍稀物种无叶美冠兰先后现身万绿湖,小灵猫、穿山甲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林区悠然生活,东源县黄村河(叶潭镇段)碧带建设项目入选 2024 年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名单,龙川县鹤市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 2024 年省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 这些都是河源生态之美的生动写照。

青山绿水间,一幅幅美丽画卷正在河源大地徐徐展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河源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未来,河源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锚定打造 “绿富双赢” 的河源样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环境保护、绿美建设、生态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