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

在 “百千万工程” 的推动下,湛江经开区西湾村焕然一新,许多村民如李和一样拥有了新身份:“红色基地讲解员”“民宿管理员”“红树林保育员”“小小卫生监督员” 等。这一系列变化源于西湾村被选为典型村后的建设发展。崭新的 667 县道、东雷高速从村前穿过,牛牯湾的红色故事广泛流传,文化楼、小公园等特色建筑一一落成。湛江经开区以西湾村典型村建设为实践切入点,开出 “老中青” 方子,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让村民齐心协力抓住发展机遇,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老西湾” 讲好 “红色故事”

  经开区将西湾村发展的主动权交予 “老舵手” 们。为助力西湾村迈出发展第一步,经开区领导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倾听民意,并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收集西湾村历届村委主任、干部、乡贤等各方建议,达成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 的共识。

  在 “红色引领” 中,经开区干部观念转变,从 “带着群众干” 变为 “配合群众干”,尊重西湾村发展意愿和村民首创精神,激活村委 “造血” 能力。“红色故事” 挖掘由群众主导,西湾村委依据老人回忆和历史资料确定牛牯湾税站、反 “围剿” 战争遗址等红色点位,经开区积极响应,派专业人员指导规划并投入建设资金。建设中,西湾干部群众无私奉献,乡贤踊跃捐助,“牛牯湾税站纪念碑” 矗立,“红色牛牯湾教育基地” 配备现代化设施,生动讲述西湾红色故事,“生态环境宣传厅”“法治主题公园”“红色文化活动中心” 等打卡点也逐步建成。

  不仅如此,“红色故事” 由群众自己谱写。在乡贤、老干部提议下,经开区邀请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家王福先生主编、四名专家指导,推动《红色家园牛牯湾》一书出版,为西湾文化瑰宝提供真实载体。同时,“红色故事” 交给群众讲述,结合西湾红色故事丰富的特点,经开区推动举办 “写牛牯,唱红色” 写作培训、征文、演讲比赛,让村民人人能讲好自己的故事。如今,走进 “红色牛牯湾教育基地”,西湾革命历史如画卷展开,游客听着亲历者口述,在村干部 “讲解员” 的贴心服务下,感受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机。今年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达 9000 余人,西湾村已成为我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的重要基地。


中坚力量开创 “蓝色事业”

  撬动西湾中坚力量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经开区选派骨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加强西湾 “两委” 班子建设,培养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强化党支部力量,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西湾有耕海牧渔传统,经开区干部顺应民意,挖掘海洋渔业发展路径,开展渔业、海洋养殖技术培训,引导村民走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养殖之路。通过修建高位养殖池、引入优质鱼苗种苗等措施提高村民渔业养殖参与度。同时,政府与企业合作,与牛牯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共建海产品加工厂,加工多种海产品,吸引更多村民从事渔业养殖。

  西湾村委主动发展赶海旅游产业,启动闲置民房变民宿计划,“汐屿民宿” 诞生,带动其他村民改造闲置民房,目前还有十几处正在改造中。西湾滩涂资源丰富,特色菜品吸引游客,热度在媒体平台攀升。今年西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超 80 万元。经开区还投入 2000 余万元修建 677 县道、修缮村内道路、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游玩体验。

  此外,经开区发动西湾妇女儿童保育红树林,以家庭为单位巡逻、清理垃圾、查看健康状况、播种补种幼苗,让保护红树林的理念在西湾代代相传。


青春追梦人激活乡村 “潮能力”

 在社交媒体上,西湾村话题不断。一批有想法的西湾年轻人各展所长,为西湾注入 “潮能力”。“网红派” 在通明大桥底尖沙鼻用集装箱打造桥底小部落,有咖啡馆、小酒馆,游客可在此享受惬意时光。“骑行派” 组建骑行队伍,每周末从市区骑行至西湾。“露营派” 制定西湾露营攻略。“学术派” 围绕 “红树林 + 中华白海豚” 打造研学和体验活动。“观鸟组” 与爱鸟协会绘制观鸟线路,“赶海组” 制定赶海时间表和海货分布图,“Z 世代” 创意让西湾村网红打卡点增多,节假日热闹非凡。

  西湾村委干部表示:“西湾村今日新貌,是落实‘百千万工程’、全村人民共同参与、同向发力的结果,我们要乘此东风继续发展。”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