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 打造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紧紧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深化人才评价改革,从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和服务四个维度推出九大行动共 31 项举措,全力打造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程师队伍。
宝安区立足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突破 “四唯” 评价倾向。以往 “一把尺子量到底” 的评价方式限制了工程师发展,如今变为 “不拘一格评人才”。通过专项调研、专家研讨等途径,深入剖析工程师在突破 “卡脖子” 技术、新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总结出 “直面一线”“解决问题”“传承技艺” 这 3 个核心要素,以此挖掘卓越工程师。“直面一线” 意味着工程师要以技术立业,扎根车间、实验室、班组前沿;“解决问题” 要求以业绩为导向,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产品落地并提升效益;“传承技艺” 则需要工程师秉持 “师” 之精神,传道授业解惑,倾心培养后辈。
宝安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将 “选拔人才” 思路转变为 “筛选单位”,解决评价工程师资格与聘用单位错配问题。针对智能终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凸显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制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试点名录。企业围绕自身主营业务、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通过书面评审、现场答辩等形式,从技术研发、生产一线等岗位评选出首批 20 名 “首席工程师”。同时,发挥 “首席工程师” 在技术攻关、名师带徒、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设立 “首席工程师工作室”,鼓励企业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形成 “以才聚才” 的良好集聚效应。
宝安区统筹各方力量,让支持保障从 “单一发力” 向 “多维支持” 转变,为工程师提供贴心专属服务。在提升待遇的 “硬激励” 方面,为首席工程师工作室提供启动经费和持续性运营经费支持,并将首席工程师队伍参照 B 档高层次人才标准,使其享受子女教育、安居保障、医疗保健等 “最高礼遇”。在改善工程师尊严体验的 “软环境” 上,将工程师奋斗故事收录进《宝安人才风采录》,积极推荐他们成为 “两代表一委员”,增强工程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此外,在 “1 + 10” 人才阵地中专门设置 “卓越工程师之家”,常态展示 200 余件工程师亲手打造的产品,在全社会弘扬崇尚工程师文化,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工程师事业,为宝安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