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为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党建信息与经济信息的交流平台。促进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工业园区的江西梵蔻汉麻科技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内,董事长高立峰手持手机,走向纯麻湿纺生产线。当他扫描生产设备上的二维码时,伴随着清脆的“滴”声,各生产工序情况清晰呈现在眼前。车间智能看板上的数据实时跳动,展示着令人瞩目的产品“成绩单”——当前产品良品率达到99%以上,这一数据较企业数字化升级前提升了5个百分点。
梵蔻汉麻5G智慧工厂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甜头’不止于此,企业产能也提升了20%。”高立峰告诉记者,去年3月,公司投入500万元,用于提升生产设备和嵌入ERP系统、MES系统,为传统纺织制造装上了“数字引擎”。
在以往,生产参数需要人工记录,设备出现故障时要逐一排查,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如今,整个车间的运行状态尽在管理人员的掌控之中,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锁定问题设备,合理安排工人上岗,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与生产端一同发生深刻变化的还有管理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加持”,让这家纺织企业的管理架构从多层模式直接压减为“决策层+车间”的扁平化模式。曾经需要逐级流转的文件审批,如今实现了“去纸化”变革,真正使企业管理成为支撑生产的“无形纺线”,让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端和产品终端的市场价格趋于稳定,能改变的只有生产端,数字化转型无疑是破局之道。”高立峰说道,“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L4级提升至L7级,生产车间焕然一新,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工人思维的转变。我们将培训更多掌握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班组长,在数字经纬中织就新的产业图景。”
梵蔻汉麻的华丽蝶变,正是分宜县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生动写照。该县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一企一策”,推动数字化与自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以最大力度、最优政策、最实举措,驱动传统制造业向“新”而行。截至目前,全县125家规上企业中已有75家企业完成改造,6家提质升级到L6级以上;完成两化融合贯标26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贯标18家。
“我们根据企业不同需求,打出一套服务供给‘组合拳’,着力破解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分宜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欧阳小敏介绍道。通过组织企业负责人赴杭州、厦门等地考察学习,并邀请省厅专家和本地标杆企业的负责人开展宣讲,持续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同时,分宜县落实政策支持,着力解决企业“不敢转”的问题。创新出台5亿元“钤数贷”,分级予以贷款贴息支持,2024年共为11家企业发放贷款5800万元;在省、市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再加码,对改造后达到L6、L7、L8级的企业分别予以最高50万、200万、300万元的奖补,今年预计发放配套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以“真金白银”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走进江西分宜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5G工厂,只见工人正在紧张生产工程机械驱动桥,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压路机、叉车、装载机和隧道施工车辆制造等。这家成立于1957年的老牌制造企业,曾因设备数据依赖人工抄录、能耗管理缺失等问题而发展受限。
如今,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设备运行、维保和能耗的全程可视化,预计每年可提升运维效率20%、降低能耗成本8%。能耗“瘦身”的秘诀在哪里?记者见到工厂智慧看板上的产线详情、能耗管理等数据,便有了答案。
“以前维护设备、降低能耗靠经验,现在车间生产数据系统集成,在看板上实时体现,不需要看报表就能合理安排设备生产,避开用电高峰,有效降低能耗。”江西分宜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骨干陈易文介绍道。作为本土培育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工程机械驱动桥属于“小众赛道”,不能适用于模式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需要对软硬件进行“量身定制”。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正从L6级提升至L7级,全力打造智能工厂。
从老牌企业的焕然一新到产业集群的全面升级,分宜县以数字化转型为强大引擎,重塑了传统制造模式。江西雅保、盛泰精密光学、致瑞包装等一批制造企业纷纷实现了“智造”升级。目前,全县已有6家企业申报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35个重点项目进入提质升级“赛道”,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转变。分宜县正以坚定的步伐,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通讯员邹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