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深圳的低空领域热闹非凡,万架无人机点亮夜空、直升机带来全新观景体验、无人机配送外卖等,展示出深圳低空经济的活力。如今,深圳已从无人机之都迈向低空经济创新前沿阵地。
2024 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 被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广东率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广深珠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计,到 2026 年中国低空经济总量有望突破万亿元,广东到 2026 年低空经济规模将超 3000 亿元。全国已有 31 个省区市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规划,众多城市积极竞争。
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成就突出。消费级无人机活动持续增长,2023 年直升机飞行量达 2.3 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美团、顺丰、东部通航等企业在即时配送、物流、载客等应用场景进展显著。
- 南山区:作为科技强区,集聚大疆创新等领军企业,超 500 家低空经济企业,产值超 550 亿元,占全国无人机产业半壁江山,还启动了多项低空物流和航线。
- 福田区:汇聚一电科技等企业和科研平台,低空经济商业应用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起降平台建成密度和备案数量全市第一。
- 罗湖区:开展 “露营 + 低空飞行” 服务,“飞享梧桐” 项目有望成为热门观光项目,已开通多条观光航线并进行商业运作。
- 龙华区:搭建物联感知平台,建成大量 5G 基站和多功能杆,支持低空场景应用落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四,制定了低空经济项目建设计划。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明确南山、宝安等为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龙岗等为测试场,拓展差异化应用试点场景,完善测试场功能,还印发了重点任务清单。
龙头企业加速在深圳布局。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建设管理中心和制造中心,航线覆盖多种场景。顺丰建设以深圳为中心的低空物流网络。政策方面,深圳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如《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还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众多头部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深圳,形成完备产业链。
尽管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空域资源紧张、利用不充分,起降设施等基础设施不足,适航审定标准难以满足需求,低空空域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因空域管理严格、需求大,可用低空空域有限;现有的适航审定服务等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需求;随着低空飞行活动增多,安全隐患显现。
目前,深圳正加快智能融合低空系统建设,与民航局进行数据对接测试等工作。SILAS 先锋版已发布,可服务多方主体。低空经济标准体系也在加紧研制中,截至 2024 年 6 月,深圳企业已累计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 48 项。专家建议从规则入手,出台更详细实施细则,深圳可先行先试解决问题,未来要考虑跨境飞行,制定相关规则,突破限飞政策障碍,开拓更多应用场景。深圳低空经济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前行,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