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举行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 提质行动交流会
近日,中山市举行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 提质行动交流会。此次会议旨在传达学习贯彻省委书记黄坤明调研中山指示要求,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 “两个作用”,推动 “百千万工程” 加力提速,全力打造镇村高质量发展的 “中山样板”。
三年来,11.9 万名党员下村,为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自 2022 年起,中山市委组织部按照市委要求,组织实施 “双联双助”,开展 “百个单位包百村、千个支部联千组、万名党员入万户” 活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基层村(社区)党组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力量共融,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如今,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 工作已形成全面覆盖的结对联建机制、平急结合的组织动员机制、共谋发展的资源下沉机制。市领导包镇走村、镇街领导包村联户、村(社区)入户走访联系群众,全市 128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 2000 多个基层党支部联村、11.9 万名党员到村(社区)网格报到,3 个镇 53 个村获评省 “百千万工程” 典型镇村。在平急结合的组织动员机制下,党员干部们在疫情防控、防台防汛等急难险重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资源下沉机制,市直单位党组织带头落实 “八个一” 举措,全市结对共建项目 5000 多个,破解发展难题 577 个,领办民生实事 1870 个,解决群众困难 1211 个,打造党建项目 1084 个,开展其他服务 453 项,成立强村公司 143 家,举办文旅活动 218 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 200 万以上,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达 1.42,连续十年全省最小。
党组织 “揭榜攻坚” 推动改革,市镇村合力攻坚发展难题。揭榜攻坚项目是中山在 “入镇下村” 行动结对共建基础上的创新举措。港口镇新港社区打造 “智慧新港平台”,以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有效化解基层社区 “小马拉大车” 难题。针对各镇街村(社区)的揭榜需求,中山市直机关工委综合研判建立榜单,推动各单位积极揭榜,目前共确定攻坚项目 113 个。中山市教育工委将可行项目需求建立揭榜攻坚 “项目库” 23 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东凤镇和泰村提供智力支持,优化后的露营基地在国庆黄金周吸引游客达 3.5 万人次,带动消费约 50 万元。目前,中山 4 所市属高校、25 所市直属中小学 280 多个党支部,与 53 个基层村(社区)党组织 “结对子”,解决发展难题和民生实事 270 余件。中山南区曹边经联社与双联双助单位、驻点团队及村里党员、村民代表共同确定攻坚需求,由市国资委党委发榜,市属国企兴中集团等认领揭榜,形成攻坚合力。今年以来,中山市 87 个国企党组织结对村(社区)99 个,结对项目 572 项,16 个党组织揭榜攻坚 10 个村(社区)的项目 22 项。
以提质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今年是落实广东省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中山深入开展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 提质行动。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子财在会上强调,各镇街、各部门要思想高度重视,把责任扛在肩上;坚持系统思维,把工作抓在手上;严防形式主义,把风险记在心上;用好 “发榜”“揭榜”“张榜” 机制,以 “揭榜攻坚” 汇聚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资源助力镇村。突出结对优化,以组团方式优化结对共建,成立专门服务团队,组建 “百千万工程” 镇村工作队;突出项目优化,聚焦中心、推动发展、服务民生,将重点工作纳入 “揭榜攻坚” 重要内容,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突出机制优化,深化 “揭榜攻坚” 机制,实施动态跟踪调度机制,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
展望未来,中山市将以万名党员干部 “入镇下村” 提质行动为契机,持续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 目标贡献中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