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

在广州市海珠区,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 —— 南华西街,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走进南华西街,古雅的建筑、热闹的街巷,处处洋溢着舒适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曾经,老城区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环境脏乱等普遍性难题,但南华西街却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其秘诀就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善治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聚合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力量。去年 9 月,在 “南华老友记” 议事会上,居民陈叔提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共享轮椅的建议。街道党工委迅速调研,仅一个月,40 张爱心轮椅和 23 处社区无障碍设施便投入到辖内 12 个社区。“南华老友记” 党建品牌针对社区特点,组建了五支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的 “双提升”。

  不仅如此,南华西街还创新了 “品牌 IP + 老友记 + 楼巷长” 的精细化治理格局,挑选退休党员担任街巷长,带动更多党员、居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三队一站” 闭环快速处置队伍的建立,更是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全覆盖。同时,创新调处化解路径,优化 “群众事专业办” 平台,培树 “群众事依法办” 窗口,创新 “群众事群众办” 模式,让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2019 年至今,南华西街先后获评全国首批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全过程基层民主创新实践站” 等称号。

  文化赋能,为基层善治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先有南华西,再有海珠区”,这里有着 200 多年的历史,革命足迹满布、文化底蕴深厚。廖仲恺何香凝旧居 “双清楼”、李少石烈士旧居等红色历史资源,承载着先辈们的精神力量。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南华西街以文化推动 “两个文明” 双丰收,获得了 “中华第一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示范点” 等称号。

  近年来,南华西街推动文化 “软实力” 和基层 “大治理” 齐头并进。2023 年以来,打造 “南华西文化艺术季” 品牌名片,举行惠民文化活动 40 多场,惠及群众 30 多万人次。建设 “风起南华” 研学线路、将双清楼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洲头咀文体活动中心、打造 “童福童趣” 木偶文化街等举措,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民生至上,以高质量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南华西街,闲置荒地变休闲公园、二次供水改造解决 “用水难”、流动摊贩入室经营改善环境等民生实事纷纷落地,赢得了街坊们的由衷赞叹。街道通过建强 “熟人社区” 服务平台,引导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以民生实事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大问题。开展环境整治、数字赋能提升城区市容环境治理水平,打造 “长者饭堂就餐 + 老友记送餐上门” 特色运营模式、开展 “幸福相伴・童悦南华” 夏令营项目等民生 “微实事”,为居民创造了更加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宜居、宜业、宜游正在成为幸福南华西的特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华西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继续探索创新,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南华西街的成功实践,为老城市如何焕发新活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未来,南华西街将继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