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党建领航,让 “土特产” 成为致富 “金招牌”
近年来,延安市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力量,让基层党组织、党员和驻村第一书记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立足黄土地,深挖农家地的潜力,发挥 “土特产” 优势,使群众能够从土地中收获更多财富。连续五年,延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在陕西省名列前茅。
在延川县乾坤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小仪介绍:“因夏秋雨水多致红枣易裂果,镇党委引导枣农延伸产业链至枣芽茶。” 通过党委政府主导、村级党组织引领、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乾坤湾镇成立了 2 个小型专业制茶企业和 8 个采摘收购点。枣农在抹芽期采摘枣芽,让枣树变身茶树,人均增收 1100 元,使得 “红色土特产” 拥有了 “绿色增收翅膀”,枣芽茶也成功走向国内外市场。
延安市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各基层党组织积极牵头。一方面,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搭建工作平台,做好 “土特产” 文章。政府出台意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探索新产品如枣芽茶等。同时,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推行 “村党组织 + 合作社 + 农户” 架构,构建多元互动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推动相邻村党支部成立联合党组织,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载体,实行 “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规划管理、统一集体销售”,打破产业发展壁垒。如子长市安定镇白杨树坪村党支部书记郭卫军提到,他们与周边 3 个行政村党组织联合成立中山川联村党总支,注册公司开发小杂粮、手工挂面等特色产业,销售额达 581.2 万元,为村民分红 37 万元。
在洛川县槐柏镇度古村洼里组苹果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路军在苹果集中上市时向收购客商推荐 “飞天” 苹果。延安市积极充实致富带富力量,壮大头雁队伍。以村组为单位,优先发展致富能手为党员,将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为村党支部书记,吸收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进入村 “两委” 班子,形成村党组织决策、村干部带头实践、致富能手出谋划策的良好局面,推动 “土特产” 产业发展。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和联农带农示范主体创建,依据各村产业定位,鼓励农村党员发展 “土特产”,并开展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像辉优茶厂负责人刘岗岗,在村党支部动员下回村办厂,因其口碑好、关心村里发展且头脑灵活,被培养成党员,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在延安市委组织部组织的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题分享会” 上,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星分享了南泥湾工坊建设经验。他们村与工坊聚落(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乡村共富工坊,通过组织手工体验活动、开发文创产品、发展文旅与研学服务等形式,带动 34 户村民增收,村集体年收入至少增加 10 万元。
延安市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履行职责,鼓励他们引才、引智、引资、引路。组建 “延安市第一书记联盟”,搭建线上平台,助力农产品直销。同时,支持第一书记争取优势资源,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向乡村汇聚。此外,还分层次、分阶段组织第一书记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其助推产业发展能力。在洛川县槐柏镇武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宝全为苹果果农积极奔走,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协调建设防雹点,争取项目补助金,为果农撑起 “保护伞”,为村里发展筑牢根基。
延安市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党建引领下,充分激活各方力量,让 “土特产” 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刘东东 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