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陆河县 “周三夜访”:架起干群 “连心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近日,陆河县积极推动县直各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通过 “入户访谈”“集中畅谈”“定点接谈” 三种形式开展 “周三夜访” 活动,切实做到深入群众家中听 “隐情”、查 “舆情”、建 “感情”,以真心、细心、用心的态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笃笃笃……” 伴随着清脆的敲门声,陆河县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们开启了 “周三夜访” 的入户访谈之旅。“您好,叶大姐!我们是县人社局的干部,来看看您,和您唠唠嗑……” 在联系户叶大姐家中,这样亲切的问候成为了拉近干群关系的温暖开端。联户干部们详细询问叶大姐的家庭状况、收入来源、子女教育情况等,并贴心地帮叶大姐完成了城乡医保线上缴费。叶大姐感激地说:“我平时忙着门市的事,不方便到村里办事,太感谢你们来帮我代缴医保,还帮我查看家里的电线煤气,真是帮了大忙啦!”
这仅仅是全县开展 “周三夜访” 入户访谈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夜访过程中,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与镇村干部、网格员组成 “联户团”,紧密结合 “入户联心”“医保征缴”“平安建设” 等主题,于周三晚上纷纷开展 “敲门行动”。他们充分运用 “讲、看、听、问、帮” 五字工作法,一方面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有效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建立 “发现 — 反映 — 解决 — 反馈” 的闭环机制,进一步链接起县镇村三级资源,真正做到了把惠民政策带下去,把社情民意收上来,让基层治理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在河口镇,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与镇村干部一同坐在小板凳上,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 “板凳夜话”。“村里文化活动太少了,平常大家干完活也没什么娱乐活动,能不能给我们弄个小广场,跳跳广场舞,也热闹热闹……”“最近村里的网络信号太差了,能不能改善一下网络覆盖?”“现在村里油柑产业发展得这么好,能不能在沿线打造一些文旅产业,这对增加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会有很大帮助啊!” 群众们纷纷打开 “话匣子”,畅所欲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诉求和建议。
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们认真倾听,将这些诉求一一记录下来,并转化为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实现了服务群众 “零距离”。截至目前,河口镇已开展 “板凳夜话” 等活动 15 场次,走访入户 500 余次,收集意见建议数 107 条。据了解,为了让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尽快熟悉民情村情,陆河县各村(社区)党组织积极牵头联户人员,利用群众茶余饭后的闲暇时段,在群众庭院、村口公园、便民广场等便利场所开展 “板凳夜话”。大家从家长里短聊到基层治理,从就业增收到乡村振兴,既提及当下的诉求困难,又畅谈未来的心愿盼望,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商议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大事,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路。
自 “周三夜访”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镇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联心工作室、党群服务站等阵地的作用,每周三安排固定的时间段作为定点接谈时间,并安排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联户人员负责定点接谈。围绕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等重点工作,广泛征求群众对陆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言善策。
例如,东坑镇依托 14 个联心工作室,精心打造 “周三夜访” 民意汇集平台,为踊跃反馈社情民意的群众提供 “一站式” 贴心服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力的回应,目前已收集意见建议 27 条;上护镇安排联户干部周三晚上在各党群服务中心(站)进行接谈,收集民意的同时,联户干部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及时协调县镇相关部门处理,并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各党群服务中心(站)共接待来访群众 22 人次,收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等领域诉求 8 个 。
值得一提的是,陆河县还建立健全了定点接谈问题处理流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当场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则详细记录问题内容、群众联系方式等信息,按照问题分类和处理权限,及时报村级党组织或责任人处理,确保群众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周三夜访” 活动已经成为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和镇村干部沉入一线、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活动,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的 “问题清单” 也逐一化为 “满意清单”,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接下来,陆河县将继续以 “周三夜访” 为有力抓手,深化 “入户联心” 活动,不断提升作风效能、密切干群关系,深入践行 “四下基层” 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陆河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