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源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路,围绕上莞中学入选省 “公益体彩、快乐操场” 镇校体育共享工程示范点这一契机,全力打造 “镇校体育共享工程” 模式,为乡镇体育发展翻开了崭新篇章,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
东源的这一创新模式,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乡镇学校及其周边体育设施提档升级的大门。通过 “一门两开、一场多用”“共建共享、共管共用” 的巧妙方式,直击群众 “健身去哪儿” 的痛点问题。如今,这一示范点的体育场所已投入试运行,其规模和设施令人瞩目。近 4000 平方米的广阔空间内,崭新的体育设施星罗棋布。2 个篮球场、1 个 5 人制足球场、5 个乒乓球场、2 个羽毛球场以及 4 条 180 米塑胶跑道和一批单双杠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每天开放时长不少于两小时,日均人流量超 500 人次,自试运行以来,已惠及学生及周边群众超 8000 人次,为师生和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东源可谓精心谋划。为了确保场地建设顺利推进,东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其中,“省体育局作为支持后方、学校作为一线前方、镇政府作为协调方” 的三方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堪称亮点。通过组建项目建设施工线上交流群,各方能够实时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让建设工作如同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同时,强化设计规范引领,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专业团队深入实地,对场地进行详细考察、精准测量和精心设计。在各个环节中,不断优化体育场内布局、功能区规划和运动项目设置等方案,力求每一寸空间都能发挥最大价值。而且,东源还深化拓展场所功能,巧妙利用运动场地周边的围墙栅栏等资源,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使该项目成为集运动健身和文化宣传于一体的新时代复合型公共场所,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还能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在场地使用上,东源突出校社共享。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灵活多变。镇校体育共建操场所有权虽原则上归学校,但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在保障学校师生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段向社会免费开放,真正实现了学校和社会对运动操场的共享。这种共享模式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让资源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积极丰富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场地内的设施资源,主动承接镇村级各类体育赛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无论是激情澎湃的体育比赛,还是轻松愉悦的休闲健身活动,这里都能满足在校师生和镇街群众的需求,成为了当地体育活动的中心舞台。
而在场地管理方面,东源同样做到了科学合理。科学设置出入通道,采用 “一门两开、闸门分流” 的方式,清晰地划分出学校师生和周边群众进出体育场地的路线,如同设置了两道互不干扰的河流,有力保障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不受影响。同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教育,镇政府和学校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日常的卫生保洁巡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损坏的体育设施能够做到常态化更换,全方位确保运动安全。此外,县级体育部门积极行动,定期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专门安排两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提供专业指导,不仅让群众能够安全健身,更能科学健身,不断增强群众身体素质和科学健身意识。
在资金筹备与管理上,东源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东源突出用活资源,明确 “资金” 怎么筹。首先,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推动上莞镇加强和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时序要求,定期研究分析资金支出进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专项专用,为项目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其次,积极筹足各类建设资金,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后方帮扶单位的作用,加大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统筹力度,以此提高建设标准和完善运动场地周边配套设施。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资金管理使用。设立项目资金专账,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加强事前谋划和事中监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安全、高效,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整个镇校体育共享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东源的 “镇校体育共享工程” 模式,是一次体育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它正以蓬勃的姿态,在这片土地上点亮全民健身之光,为乡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