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经济网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为各级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党建信息与经济信息的交流平台。促进党建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小学生跳出课本、触摸真实的乡村产业,厚植 “三农” 情怀?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以一场 “马森奇遇记,蛋启致富路” 主题产业研学活动,给出了生动答案。24 名中小学生走进马森村现代蛋鸡养殖基地与中药百草园,在实践探索中解锁现代农业密码,让科学探究能力与劳动素养在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
一、沉浸式体验:从课本概念到产业实景的跨越
研学活动以 “可触摸、可感知” 为核心,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活动当日,学生们在有序领取防护用品后,首先走进马森村蛋鸡养殖场 —— 这里并非传统印象中 “脏乱差” 的养殖场景,而是科技赋能的现代化产业空间。在 “鸡舍探秘” 环节,学生们沉浸式接触养殖全链条核心技术:墙上的智能控制面板实时显示鸡舍温度、湿度、通风量,工作人员只需轻点屏幕就能完成环境调控;自动化饲喂系统定时定量输送饲料,传送带将新鲜鸡蛋精准归集,清粪设备通过密闭管道实现污物零暴露;更令人惊喜的是,鸡粪经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周边农田,而鸡饲料中添加的中草药成分,不仅散发着独特香气,更成为 “贞鸡蛋” 优质品质的 “秘密武器”。
从智能调控到循环利用,从饲料研发到产品产出,学生们亲手触摸鸡蛋的温热,观察鸡舍的生态循环,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等抽象概念,瞬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正如一名学生在研学日记中写道:“原来鸡蛋的诞生需要这么多科技支持,乡村里藏着这么多大学问!”
二、趣味化探究:科学原理与劳动实践的融合
中药百草园则成为学生们“玩转科学”的乐园。为了让“优质鸡蛋形成原理”这一知识点更易理解,研学导师巧妙设计了故事聆听与游戏互动环节:通过讲述“中草药如何帮助鸡宝宝健康成长”的趣味故事,串联起“营养吸收”“免疫力提升”等科学知识;开展“中药配对”小游戏,让学生在辨认黄芪、党参等当地中药材的过程中,理解“药食同源”在养殖中的应用。
更具意义的是劳动实践环节。学生们亲手采摘百草园中的花草,清洗、熬煮后制作“花草蛋”——从挑选食材到控制火候,从等待蛋品入味到剥壳品尝,每一步都需耐心与细心;随后的“编织鸡蛋网兜”活动,更是让学生们体验传统手工技艺,在穿针引线间感受劳动的乐趣。当带着自己制作的花草蛋、提着亲手编织的网兜时,学生们不仅收获了劳动成果,更在实践中理解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逻辑,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深刻内涵。
三、长效化赋能:“三农”情怀与素质教育的双向奔赴
这场研学活动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次“乡村半日游”。一方面,它搭建起课堂与乡村产业的“互通桥梁”:学生们通过观察现代养殖技术,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参与手工劳动,锤炼了劳动技能;通过了解马森村“以蛋兴业、以药助农”的产业模式,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在心中悄然萌芽。
另一方面,研学活动也为乡村产业宣传打开了“新窗口”。学生们成为马森村优质农产品的“小小宣传员”,将研学中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家人、同学,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产业的发展成果。正如沁源县教育局负责人所说:“产业研学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素质教育与乡村发展的‘双向奔赴’——乡村为教育提供实践场景,教育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
未来,沁源县将持续深化产业研学模式,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等产业,设计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研学课程。相信在这样的实践探索中,会有更多青少年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成长为具有劳动精神、科学思维的新时代建设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郭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