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AI制作青少年成长教育短剧项目启动 技术赋能重构影视教育新生态
近日,国内首个由AI全流程参与制作的青少年成长教育短剧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华睿逸海(深圳)文旅影视传媒公司担任总策划与总编剧,深圳市天润通达影视传媒联合多家制作公司共同出品,标志着青少年成长教育内容创作迈入“AI+”新纪元。
聚焦成长困境:用真实故事搭建教育桥梁。此次启动的《青春笔记》系列短剧,以“写实性+艺术性”为创作内核,聚焦当代青少年成长群像,全景式展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迷惘。作为系列首季的两部作品,《黑白境界》改编自
网少年自我救赎的真实故事,《蝶变》则取材于厌学症与抑郁症女孩在母亲陪护下另辟蹊径,不仅实现心理自愈,更成为最年轻签约漫画家的励志经历。
不同于传统成长题材内容,《青春笔记》系列短剧并非单纯呈现问题,更着力于提供可借鉴的解决方案。制作方表示,希望通过真实故事的演绎,让短剧成为家长、社会教育领域的“教科书式蓝皮书”。全系列完成后,将陆续登陆抖音、百度、红果、B站等主流平台,触达更广泛的青少年与家庭群体。
技术颠覆:AI全链条重构影视制作范式。“原创编剧的‘人性化与个性化’是根基,而本次项目的核心突破在于虚拟演员技术。” 华睿逸海(深圳)文旅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郭创毅介绍,项目通过 StyleGAN3技术与Adobe CharacterAnimator工具的深度融合,让虚拟演员在画质精细度与拟人化表情细节上实现突破——既超越传统动漫的表现力,又区别于真人影视,形成独立的“第三方影视效果”。
在制作模式上,项目创新采用“智能辅助+导演核心”机制,整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后,将传统短剧需3个月的筹备与制作周期压缩至1个月,制作成本降低超 60%。这一高效变革,不仅标志着影视产业智能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更为教育题材内容的快速迭代提供了技术支撑。
双向赋能:架起文化教育与技术创新的桥梁。“大数据是洞察力的源泉,AI是创造力的倍增器。”深圳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会会长赵春雷指出,二者的深度融合正重构影视文化产业的DNA——不仅优化现有制作流程,更在创造全新内容形态与消费体验。
从社会价值层面看,这一项目呼应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当下,《青春笔记》通过AI技术赋能教育内容传播,既为青少年成长教育提供了具象化解决方案,也为社会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实现了技术、文化与教育的三方共振。
行业革新:AI影视工厂雏形显现 助力品牌升级。
“未来AI的应用将是全域性、多元化的,影视领域的AI创新是挑战更是机遇。” 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皮取兵表示,深圳作为“创新之城”,在数字创意与技术场景融合上具有天然优势。“期待‘深圳活力+科技影视创新’的双重赋能,让‘深圳影视创作品牌’走得更远、影响更深。”
此次《青春笔记》项目的启动,不仅是AI技术在教育内容生产中的首次规模化应用,更预示着“AI 影视工厂”的雏形显现。当技术赋能教育、创意碰撞科技,这场由AI驱动的文化教育传播革命,正重新定义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教育创新发展的无限可能。(张洪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