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全力迎战台风“韦帕”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来势汹汹,于7月20日17时50分前后在江门台山海宴镇沿海首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33 米/秒);随后在20日20时15分前后,以强热带风暴级在阳江海陵岛沿海再次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面对这股强劲台风,广东各地各部门闻“风”而动、争分夺秒,全面打响防台硬仗,用迅速高效的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地迅速进入“应战状态”,织密防台网络
全省各地迅速响应,全面部署防御工作。20日12时,深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全市进入暴雨防御状态。市三防办即刻统筹指挥调度、监测预警、抢险救援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出动巡查人员 12140人次、车辆4331车次,对在建工地、危险边坡、老旧危房等 37641处次重点区域和部位进行排查。
粤西地区风雨渐强,防御措施随之升级。阳江于20日8时02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11时启动防风Ⅰ级应急响应,所有在建建筑工地、高空及户外作业全部停工,包括9个公路项目、6个水运项目和广湛高铁项目在内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均按下暂停键。交通运输部门累计派出 273个公路巡查组、1593人次,检查点位561处,即时排除76处路障。
为应对台风,多地实施 “五停” 措施。珠海从20日3时起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全市范围内实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阳江自 20日8时起至台风影响结束,实施“五停”紧急措施;江门全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 20日停课一天,全力保障群众安全。
人员转移与救援力量前置,筑牢安全屏障
转移避险是应对台风的关键举措。全省各地应急部门坚决转移海岛、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人员,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据省应急管理厅数据,截至20日13时,全省累计转移人员 66916人,其中海上转移12036人,陆上转移657126人。
救援力量提前集结,严阵以待。省消防总队部署广州、深圳、珠海等11个支队的1.42万余名消防指战员、3000余辆消防车、660余艘舟艇前置一线,并调派427名消防指战员、110辆消防车、39艘舟艇及26辆排涝车增援茂名、阳江、湛江等地。广州消防的200名指战员、46辆消防车、19艘救援艇及7000余件套救援装备,已于20日14时左右抵达茂名各前置执勤点,随时准备投入救援。
水利和电力保障同步跟进。广东维持水利防汛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预置79支2165人的水利工程抢险小分队,其中向珠江口以西7市前置21支624人,配备168台(套)抢险机械设备。广东电网公司集结2.4万人的抢修队伍,统筹1200余人支援队伍赶赴湛江、阳江。截至20日16时,累计出动12127人次、2398台次抢修车辆等,受台风影响停电的9.8万户用户中六成已恢复供电。此外,广东省减灾委员会于20日19时启动Ⅳ级救灾应急响应。
“逆行者”坚守一线,书写暖心故事
在台风防御战中,无数“逆行者”冲锋在前,留下诸多感人瞬间。珠海市金湾区的网格员和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拉网式巡查,一对一劝导群众转移。红旗镇三板社区工作人员在排查时,发现101岁的蔡婆婆和女儿滞留危险瓦房,当即小心抱起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截至20日傍晚,珠海累计转移临险人员近6.5万人,8306人在应急避难场所得到妥善安置。
江门台山海宴镇望头村的安置点灯火通明,转移至此的苏女士捧着盒饭安心用餐,“今晚的菜有榨菜炒肉片、菜花、红萝卜,很满足。”望头村不仅提供生活医疗必需品,还安排专人值守,党员干部和网格员持续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台风登陆后仍24小时在岗。
湛江上演了一场“生命接力”。20日6时23分,硇洲镇3名急重症患者需紧急出岛救治,但海面风力超8级,客渡轮停航。湛江海事局立即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协调“玮轩1”船转运,最终将病人安全送至市区医院。
目前,“韦帕”已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但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韦凯华提醒,21日湛江、茂名和阳江有暴雨到大暴雨,云浮、珠三角南部和粤东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仍需保持警惕,加强防范。(赖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