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以“十小”载体激活文明实践 流动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江西省安远县地处江西南部,作为典型山区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仅靠文明实践所、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此,安远县坚持“群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打造以小阵地、小剧团、小册子等为核心的“十小”载体,通过流动文明实践站推动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阵地建设“活”起来 瞄准人气旺处“长”。为破解偏远村组群众“进站远”难题,安远县构建“1+N”阵地体系,将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群众身边。龙布镇迳背村的采茶戏“互助组”扎根农家小院,中心户一声吆喝,左邻右舍便能聚拢在庭院、树下或田间,在互动中学习政策,让家庭变课堂、庭院成舞台。
如今,文明实践已“走”出固定场所:政策咨询台支在集市口,借文明集市传递党的创新理论;采茶戏小舞台落户公园广场,“屋场夜话”点亮农家夜晚,濂江廊桥成为老人的快乐驿站。全县700余个文明实践点、83个互助组,织成覆盖城乡的服务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动”起来 活动追着群众“跑”。为让忙碌农人、行动不便老人也能沐浴文明新风,安远县让服务“动”起来。依托“赣南采茶戏发源地”优势,组建96支采茶戏理论小剧团,将理论政策融入采茶调,汇编成宣讲作品集,年均演出超200场,覆盖所有乡镇及60% 以上行政村。
“东江源文明实践大篷车”整合多部门资源,载着理论、文艺、健康服务等开进偏远乡村,年服务5万余人次。150支农技志愿服务小分队则把课堂建在田垄上,通过“上门指导+田间教学”,2024年以来开展培训600余场次,惠及农户1.1万余户。流动服务让群众从被动观望转为主动融入,激活参与热情。
村落抱团“转”起来 优质资源人人“享”。针对部分实践站活动不接地气的问题,安远县以村际联动推动文明实践从静态盆景变为流动宴席。通过建立资源跨村流动、项目轮转、服务共享机制,让优质资源精准触达群众。
各实践所、站整合相邻村落资源,组建流动服务队,联合或轮流承办健康义诊、书画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同时打破“一村一站”限制,由乡镇实践所协调调配50余处特色场地,实现阵地共用、活动共办。这一模式盘活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让有限投入迸发最大效能,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中,让小阵地释放“大服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