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金水西里路社区:0.19平方公里“袖珍社区”以“绣花功夫”织就精细化治理新图景

来源:党建经济网 日期:2025-08-15 10:26

在河南省郑州市核心商圈腹地,一片仅0.19平方公里的“袖珍”版图上,金水区杜岭街道西里路社区正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与巧心,将5个网格、17个微网格、2个专属网格织成治理经纬,在承载7个居民楼院、5家公共单位、55家市场主体多元需求的“方寸之地”,打磨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鲜活样板。


一、全链条锻造“治理绣花针”:建强网格铁军,夯实治理根基

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关键在“持针人”。西里路社区聚焦网格员队伍“选育管”全链条,精心锻造一支结构优、能力强、活力足的网格铁军,让每一根“绣花针”都精准有力。

1. 精准“选才”:广开源头,汇聚多元治理力量

社区打破传统选人局限,构建“多元人才池”:不仅将职能部门骨干、优秀年轻干部、公共单位代表等23人纳入网格员与微网格长队伍,更创新吸纳外卖骑手、商户店主等“商圈熟人”成为治理“合伙人”。多元力量的注入,让网格触角真正延伸到商圈角落、楼院门口,实现“哪里有需求,网格力量就到哪里”。

2. 系统“育才”:实战赋能,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绣花”需练基本功。社区建立每周定期培训机制,围绕消防急救、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实战技能开展针对性教学,目前4名网格长已全部实现专业“持证上岗”。社区书记郭琳正是“育才”成果的生动例证——2023年,她从优秀社区干部中通过考核考入事业编,成为基层干部成长的“标杆样本”,也带动更多网格员主动提升能力。

3. 科学“管才”:数字赋能,激活队伍服务活力

为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社区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追踪网格员巡查轨迹、事件上报效率与问题解决质量,实现“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考核结果直接与评优表彰、工作补贴挂钩,差异化激励机制让网格队伍“干有劲头、评有奔头”,推动网格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二、多元共治解民忧:创新机制破难题,激活治理新动能

“绣花”贵在精准施策。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小事、难事、烦心事”,西里路社区创新多元共治机制,让治理功夫落到群众心坎上,推动难题在网格内化解、服务在网格内落地。

1. “凉亭议事会”:让矛盾不出网格,民生关切有回应

社区将每月25日固定为“凉亭说事日”,把议事桌搬到居民楼院的凉亭里,让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聊问题、议方案。2025年以来,已有22个治理顽疾在此得到破解:从4个老旧楼院的智能门禁安装、暖气管网更换,到日间照料中心落地、儿童托管角建成,每一项决策都紧扣群众需求。

针对房屋漏水、噪声扰民等“小微矛盾”,网格员第一时间化身“调解员”现场化解;遇到财产纠纷、邻里冲突等复杂问题,社区立即联动律师、民警、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组团攻坚”。截至目前,31件矛盾纠纷全部“吸附在当地、化解于萌芽”,实现“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社区”。

2. 校社联动:注入“青春动能”,高校资源转化为治理力

社区与郑州幼专深度合作,打造“多Young青春”实践站,吸引500余名大学生走进网格,通过“思政实践进网格、志愿服务进楼院、邻里互助进万家、应急救护进校园、文化传承进心田”的“五进活动”,让青春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依托“群众需求—高校专业”精准匹配机制,双方联合推出“睦邻乐童小学堂”“手拉手绘本阅读”等特色项目,既解决了辖区儿童托管、兴趣培养的难题,也让高校的教育资源、智力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能力,实现“校社双赢、治理增效”。(党贺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