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区司法局开展“与情绪共处”心理团辅 为社区矫正对象注入“心”力量
为深化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实效,精准关注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需求,帮助其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与社会适应力,近日,浈江区司法局联合曲江区慧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浈江区社区矫正中心精心组织了一场“与情绪共处”心理健康团辅活动,以专业心理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心灵避风港”,助力其以健康心态回归社会。
活动伊始,温馨轻松的氛围便驱散了社区矫正对象的拘谨。在社工的引导下,“情绪巧克力”热身游戏率先展开——参与者通过“比心”“握拳”“挥手”等肢体动作,大胆表达当下的开心、紧张、平静等情绪状态,在互动中打破心理隔阂,初步建立对自我情绪的觉察意识。“原来不用说话,也能清楚感受到大家的心情,这种方式很放松。”一位社矫正对象在游戏后说道。
随后,活动进入情绪梳理环节。授课老师将印有“喜悦”“焦虑”“压力”“期待”等不同情绪的卡牌分发给众人,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结合过去三天的生活经历,挑选对应卡牌并分享背后的故事。现场氛围逐渐升温,不少人主动敞开心扉:有人拿着“轻松”卡牌,分享即将解除矫正、回归正常生活的期待与憧憬;有人举起“焦虑”卡牌,倾诉工作中面临业绩考核的压力,以及担心无法胜任任务的困扰;还有人谈及家庭关系中的小矛盾,坦言曾因情绪失控加剧分歧。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大家逐渐明白:每一种情绪都是“信号”,背后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业绩焦虑”源于对“认可”的渴望,“解矫期待”源于对“归属感”的向往。
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掌握情绪调节的实用方法,授课老师重点讲解了“爱的语言——四要素表达法”:通过“客观观察(描述事件-真实感受(表达情绪-核心需要(说明诉求-具体请求(提出期望)”的结构,练习非暴力沟通。现场还以“工作压力大被家人误解”为例,邀请社区矫正对象模拟场景表达,从“你总不理解我工作多累”的指责式表述,转变为“最近我每天加班赶业绩(观察),心里很焦虑(感受),希望能得到你的理解(需要),今晚能不能听我说说工作的事(请求)”。这种温和的表达模式,让大家意识到:情绪可以被“好好说话”,矛盾也能在理性沟通中化解。
此外,老师还现场教授了4种快速身心放松技巧:通过“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的4-7-8呼吸法平复紧张,用双手交叉轻拍上臂的“蝴蝶拥抱法”安抚焦虑,借助冷水洗脸的“冷水刺激法”快速冷静,配合缓慢深呼吸调节心率。社区矫正对象跟着实操练习,不少人表示“跟着做下来,感觉胸口的闷胀感减轻了”“原来几分钟就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浈江区司法局负责人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心理健康是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一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不仅可能影响其日常生活,还可能成为重新融入社会的“绊脚石”。此次“与情绪共处”团辅活动,是司法局深化教育帮扶、创新心理矫治形式的具体实践。未来,司法局将持续联动专业社工机构、心理服务团队,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不同心理需求,开展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积极构建家庭、社区、社会联动的支持网络,让社区矫正对象在“温暖帮扶”中走出心理阴霾,以更乐观、更自信的姿态拥抱新生。(李景康 余姗霖)